❰ 會計蔘活 ❱
一個打造生活會計的蔘活圈
一個打造生活會計的蔘活圈
本帖秘寶重點:
1. 會計資訊該如何呈現?
2. 財務報表有哪些?
3. 這些報表在做啥的呢?
會計資訊的使用者,像是老闆、股東、銀行、國稅局…等等,他們需要看公司的會計資訊,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決策。
可是不同的使用者想知道的資訊是不一樣的,比方說:
老闆會想知道公司這個月公司賺多少錢?
國稅局想知道公司有沒有少繳稅?
銀行會想知道公司有沒有還錢能力?能力到哪裡?
會計資訊包羅萬象,大家想看的東西都不一樣,那公司該如何呈現會計資訊呢?這一帖來聊聊吧!
會計資訊的呈現方式,就是做出「財務報表」給大家看。
那財務報表包含哪些呢?
我國現行法律跟會計準則是有規定的,像是我們常在學校或職場上常聽到的:
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(IFRS)、企業會計準則 (EAS)、商業會計法…等等,都有明確的規範財務報表的內容。
財務報表主要包含,大家常聽到的 4 大報表:
1. 資產負債表
2. 綜合損益表
3. 現金流量表
4. 權益變動表
其中又以資產負債表及綜合損益表是最常用的,不少資訊使用者都會先以這兩張報表為主,因為通常大家最關心的會是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績效。
而現金流量表及權益變動表,則是資產負債表跟綜合損益表的延伸。
接下來就來拆解這 4 大報表吧🧐
又稱財務狀況表,顧名思義就是看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囉!
我們站在某個時間點,來看公司的身體狀況好不好。而身體好不好,其實是一個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概念,從公司設立開始到現在,五臟六腑是否勇健?能不能繼續活下去?
像是公司現金飽不飽滿?還錢的能力好不好?是不是又在外面欠一堆錢?有沒有累積一堆貨賣不出去?公司規模大不大?等等。
那究竟是哪些東西組成了資產負債表呢?
資產負債表的主要組成分子,也就是會計要素,共有 3 個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
綜合損益表主要是看公司的經營績效如何?也就是看公司在某一段期間的收入及支出狀況,最後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?像是:
A產品在這個月替公司賺了多少錢?
B產品在這個月好像賣得不好,害公司賠錢了?
這個月公司的業績收入破1,000萬,但支出開銷卻花了1,500萬,最後賠了500萬,怎麼會這樣呢?
像類似這種收支盈虧的資訊,就可以從綜合損益表來看。
那究竟又是哪些東西組成了綜合損益表呢?
綜合損益表的主要組成分子,也就是會計要素,共有 2 個:收益、費損
大家看到名字應該就知道答案了。對,沒錯,就是要看現金的流動狀況
公司的現金是如何進出的?也就是說,錢是怎麼來的?花在什麼地方呢?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的現金還剩多少呢?
從現金流量表,我們可以看到 3 件事:
(1). 營業活動:
現金的流動,與公司的營運作業有高度相關。例如:賣產品收了多少錢;買原料花了多少錢;付多少員工薪資…等等。
(2). 投資活動:
現金的流動,與投資事項有關。例如:買賣固定資產,擴廠、買機器來提高生產效率;或是買賣其他企業的股票、債券;買賣衍生性金融商品…等等
(3). 籌資活動:
現金的流動,與為了取得資金而發生的事項有關。例如:靠借錢而取得的現金、償還負債本金而支付的現金;靠股東投資而取得的現金、取回發行的股票而支付的現金。
畢竟錢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、又非常敏感的東西,利益關係很重,所以當然必須要清楚地知道金錢的流向啦~
權益變動表主要在說明,公司某一段期間,「股東」的權益發生了什麼變化?
股東願意把錢投入到公司,主要是因為看好公司,認為公司有價值,等公司賺錢之後,就分配股利給股東。
從權益變動表可以看到:
股東投了多少錢給公司?
公司從頭一路走來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?
賺錢的時候會分配多少股利給股東?…等等
權益變動表提供的資訊,也可以用來初步判斷,當自己變成股東時,大概能獲得多少報酬喲。
其實除了這 4 大報表之外,剛剛說的法律跟會計準則內,還有第 5 個報表,也就是「附註」
附註的內容較為繁雜,不同公司會有不同的附註內容。
附註的目的,主要為:
(1). 更詳細的解釋 4 大報表的組成內容:
4 大報表的數字只是一個結果,沒有計算過程,附註會揭露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計資訊,讓大家知道那些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。例如: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(固定資產)的計算過程 ➞ 新增、處分及折舊的數字呈現
(2). 揭露那些無法透過 4 大報表直接呈現,卻又會影響使用者判斷的重要資訊:
例如:公司的關係企業有哪些?
哪些企業有來投資我們公司,投資金額多少?佔比有多少?
假設今天看到A公司的附註上面寫,台積電投資了A公司30%的股份,這時候我會對A公司比較有信心,比較敢投資他,因為台積電敢花那麼多錢來投資A公司,表示A公司的體質跟營運狀況應該都還不錯吧!
由此可見,「附註」這個報表,也是有重要的一席之地,如果大家有興趣去看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告書,就會發現,光附註的內容,就佔滿了約十分之九的篇幅,畢竟會計資訊那麼多,不可能光靠 4 大報表就可以完整表達,但因為附註的資訊真的非常非常繁雜,且使用率又相對較低,考試也不會去考附註的內容,所以我們就先簡單帶過啦🤭🤭
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,我剛才在介紹資產負債表跟綜合損益表的時候,都有提到一個東西,叫做報表的組成份子,也就是所謂的「會計要素」,複習一下:
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要素有 3 個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
綜合損益表的會計要素有 2 個,收益、費損
為什麼要再次提出來強調勒?因為這 5 個要素,是組成「會計」這件事的重要成員,也是必須、一定要存在的傢伙!他們到底是何方神聖呢?
那就要記得鎖定 ❰會計蔘活❱ 喲 😉 😉
本集精彩影片就在 👇 👇 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