❰ 會計蔘活 ❱

一個打造生活會計的蔘活圈

☛第 07 帖☚ 會計科目大暴走 : 資產篇

本帖秘寶重點:
1. 資產類較基礎常見的會計科目有哪些?
2. 這些會計科目代表什麼意思?
3. 會計科目用詞小眉角

✎ 【資產類】會計科目

會計第3層級的項目別,除了會用在記帳之外,還會用來編製財務報表哦!

而項目別的內容,是最白話、最容易懂的,一說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,像是現金、存貨、機器、土地…等等。

這些內容,也稱為會計科目

本帖秘寶就要來逐一分享,比較基礎又常見的會計科目有哪些?

那這時候就有人發問啦:

報告樂魔,你之前有介紹第 1 層級的類別,也就是5大會計要素,但現在卻跳過第 2 層級的性質別不講,直接來分享第 3 層級的項目別內容,那你是把第 2 層級的性質別當塑膠嗎?都不用分享的嗎?

Oh!不是的、不是的!

是因為我覺得第 2 層的性質別有點抽象、比較沒那麼直覺,

反而是第 3 層的會計科目就比較具體,滿白話、比較好懂一點,所以要先讓大家了解會計科目之後,再回頭解釋第2層的性質別,這樣比較容易理解喲🤗

那又有人問啦:

那第 4 跟第 5 層級呢?會解說嗎?

報告大家,第 4 跟第 5 層級,都是第 3 層級的延伸,可以回顧第 6 帖秘寶內容,有舉一些例子,應該就可以感受到,只要掌握了第 3 層,那第 4 跟第 5 層就不是問題了喲!

現行法規中,像是商業會計法IFRS下的會計科目,真的超級多,全部都講一遍的話,就會被關網頁了🥲

所以決定先挑一些比較基礎常見的來跟大家分享,希望大家可以先「 理解 」這些會計科目代表的涵義,才比較容易記得起來喲!

我們先從「 資產類 」開始。

忘記資產是什麼意思的朋友們,可以回顧這帖秘寶:

資產,簡單來說就是,公司所擁有的資源、可以控制的有效資源,而且這些資源,未來是可以給公司帶來好處的。比較常見的有:

現金

這個我想就不需要特別解釋了~請大家打開自己的皮包、零錢包,看一下裡面,結果是空的🥲

現金對公司的好處,應該就不須要多說了吧,這個會計科目是不是超級白話呢~

銀行存款

請各位拿出自己的銀行存摺,再打開一次…😭

這個部分可以稍微留意一下,銀行存款基本上有分:活期存款、定期存款、支票存款…等等。

實務上在公司行號內,會計科目會細分成:銀行存款-活期銀行存款-定期銀行存款-支票,稍微了解一下即可。

應收票據

票據包含:支票、本票、匯票。

假設客人開給我們公司一張支票,支票上面的日期還沒到期,我們公司就沒辦法拿去銀行要求兌現。

像這種票據,我們就稱為「 應收票據 」。

等支票的日期到了,我們就可以拿去銀行兌現,而支票就會從「應收票據」變身為公司的「銀行存款」

所以應收票據對公司的未來是有好處的喲!

應收帳款

我們公司賣產品給客人,也同意讓客人賒帳,等下次來再付錢給我們。

像這種,我們應該收到的貨款、卻還沒收回來的,就叫做「 應收帳款 」。

特別注意,「 帳款 」這兩個字,代表的意思是,必須是賣出我們公司「 本業 」的東西,而產生的款項,才叫帳款

本業的意思,比如說:

我們是賣衣服的公司,那本業就是賣衣服,因為賣衣服而產生的未收回款項,就稱為應收帳款;

我們是顧問公司,那本業就是提供服務,因為提供服務而產生的未收回款項,就稱為應收帳款;

如果不是因為本業的而產生的,就會被歸類到其他應收款,等等會介紹到喲~

等我們到了約定的時間,收回客人的應收帳款之後,現金或銀行存款也就變多囉!

應收租金

假設我們公司有置產買房子,租給別人使用,就會收租金,此時便會出現「應收租金」這個會計科目。

應收佣金

假設我們公司介紹 A 公司跟 B 公司買東西,促成 B 公司賺一大筆錢,這時候 B 公司應該要給我們佣金,那我們就有了「應收佣金」這個會計科目。

應收利息

假如 A 公司跟我們公司借錢,就我們就必須收利息,這時候就有「應收利息」這個會計科目。

其他應收款

別人欠我們公司一些比較少發生的款項,或是沒辦法像前面提的那些,能做明確劃分的時候,就會使用到其他應收款這個會計科目。

上面介紹的這些「應收」開頭的會計科目,其實就是別人欠我們的,我們應該收到、卻還沒收到的款項,就是「應收」的概念。

等約定的時間到了,把應收的款項收回來,那麼「 應收款 」就會變身為「 現金或銀行存款 」了,所以對公司是有利益喲!

存貨

公司準備要賣的,但還沒賣出去的「 產品 」,就叫存貨。

像大家去百貨公司、outlet逛衣服、逛包包,那些放在櫃子裡的、吊在牆壁上的,還沒賣掉的,就是他們的存貨。

存貨賣出去之後,會讓公司產生收入跟現金。

預付貨款

公司預先付出去的「 貨款 」。

假設我們是服裝公司,跟廠商訂了 10 萬件的衣服要拿去賣,廠商要求我們先付錢,等一個禮拜後,他們才要交貨給我們,此時我們付出去的貨款,就叫做「預付貨款」。

請注意,錢付出去的時候,我們還沒拿到貨,才叫「預付」;

而「 貨款 」,一樣是跟「 本業 」有關的款項哦!

為什麼歸類為資產呢?

因為支付貨款後,到了約定時間,我們公司就可以拿到貨品去賣錢嘍🤑

預付租金

假設我們公司的辦公室是跟別人租的,房東通常會要求我們年繳租金,一次繳 1 年份,付款的當下,就是「 預付租金 」。

為什麼叫「預付」呢?

因為會計會採用一種制度,叫「 權責基礎制 」,這到後面會在更仔細分享,這邊先帶大家一個觀念。

假設我們在 1 月 1 號付了 1 年份的租金 12 萬,

就會計而言,不會在 1/1 就把這 12 萬紀錄成「租金費用」這個會計科目,

因為這是 1 年份的租金,我們有使用 12 個月的權利

對會計帳務來說,就必須切成 12 個月,「未來每個月」去認定 1 萬元的租金費用

所以對公司來說,1/1 支付 12 萬的當下,就是針對「 未來 」 12 個月的權利唷!

是我們公司目前還沒有享受到的權利,但先付款了,所以就叫「預付」租金。

會計的角度,不是在付錢的當下,就立刻認定這筆費用

而是要依照未來享有的權利期間,每個月去認定的,就是「權責基礎制」的簡單概念,以後會在深入說明喲!

預付保險費

跟預付租金的概念一樣。

假設我們一口氣繳了 1 年的保險費,但這些權利是屬於「 未來 12 個月 」,

因此付錢的當下,就是「預付保險費」。

其他預付費用

一口氣繳了「 未來 」的款項,這些款項也很難劃分類別的,就可以用其他預付費用這個科目。

假設我們公司有透過 104 徵人,一次繳 1 年的刊登費,就可以用這這個會計科目。

上述說的這些「預付」開頭的會計科目,為什麼屬於資產類別呢?

因為是我們先付錢,但當下還沒享受到權利。這些權利,我們會在「 未來 」慢慢的、隨著時間享受到,對公司是有好處的喲!

暫付款

就是公司先暫時支付一筆錢給對方,但因為對方暫時無法提供合法的發票收據,或是暫時無法判斷這筆是屬於什麼性質的費用,我們公司就要先認列這筆暫付款,是我們先付給別人錢,別人欠我們合法的發票或收據。

等確認好所有狀況,我們公司也拿到合法的發票收據,就會依照實際狀況,去消除暫付款,重新認列真實狀況的會計科目。

而暫付款歸類在資產的原因,大家可以這樣想~公司暫時付了一筆錢出去,未來肯定會享有特定的權利、或是取得、或是買到一些資源,也是有好處的!

存出保證金

這是支付一筆押金給對方的概念。

假設我們跟房東租房子,通常房東會先跟我們索取 2 個月左右的押金,深怕我們不繳房租或是破壞東西。

等租約到期,我們搬走之後,會去確認房子內的東西有無受損,租金、水電費…等費用也乖乖繳完了,那房東就會把押金全數退還給我們。

像類似這種押金性質的,就算是存出保證金。

為什麼算資產呢?

我覺得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是,我們付了這筆錢,而享有別人提供給我們的服務、或是資源,雖然錢押在別人身上,但到期的時候,我們可以整筆拿回來。

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 (固定資產)

像是土地、房屋及建築、機器設備、運輸設備、辦公設備…等等,都算是固定資產。

我們購買了以後,可以提高我們的效率。

比如買機器,可以提高我們的生產力;買辦公設備 ( 電腦…等 ) ,對於員工做事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。

這些對我們是有效益的喲!

無形資產

像是商標權、專利權…等等,這些權利是摸不到的、無形的,但對我們公司而言很重要!

公司的 Logo 代表一個品牌的概念,像蘋果的 Logo 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,相較於其他沒看過的 Logo,看到蘋果這個 Logo 就不太會有過多的疑慮,就比較會讓消費者願意購買。

可想而知,無形資產對公司是非常重要、很有效益的喲!

以上分享的這些,就是針對「 資產類 」,比較基礎且常用到的會計科目,做個簡單的介紹。

未來也會針對每一種不同的資產類別,去做更深入的分享,也會更詳細的介紹它們的帳務處理方式喲!

下一帖,我們就要來分享 負債類 跟 權益類 的會計科目,敬請臍帶🤗

更多精彩的內容,就請大家要記得鎖定 ❰會計蔘活❱ 喲 😉 😉

本集精彩影片就在 👇 👇 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