❰ 會計蔘活 ❱

一個打造生活會計的蔘活圈

☛第 06 帖☚ 層層扒開~會計要素的層級

本帖秘寶重點:
1. 會計要素還分成哪些層級呢?
2. 這些層級,會在什麼情況下出現?
3. 這些層級,該如何使用呢?

✎ 會計層級有哪些?

會計,是由不可或缺的 5 大會計要素所組成,分別為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、收益、費損。

今天要來分享,各個會計要素裡面,包含了哪些東西?可以細分成哪些類別跟項目?

這種分類,其實很像是生物學的那種,界 → 門 → 綱 → 目 → 科 → 屬 → 種,從大類,慢慢分成小類。

會計要素的分類,也是這樣的邏輯,但沒有分到這麼細。

會計最常劃分的有 5 個層級,分別是:類別 → 性質別 → 項目別 → 子目別 → 細目別

那這些是什麼東東呢?請聽我簡單的解釋~

✎ 第 1 層、類別

就是會計 5 大要素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、收益、費損。有些人會把

收益 拆成 → 收入、利益;

費損 拆成 → 費用跟損失,

這樣分成 7 類也是OK的喲!忘記這些是什麼的朋友們,可以點擊以下的帖子來回憶一下喲🥺

✎ 第 2 層、性質別

在第 1 層的 5 大類別中,有各自的性質別,比如說:

資產可以分為「流動資產」跟「非流動資產」這 2 種性質別;

負債也可以分為「流動負債」跟「非流動負債」2種。

至於這些名詞是什麼意思呢?就留著以後跟大家介紹嘍!

第 3 層、項目別

這是最、最、最重要的一級,我們都用項目別記帳,同時也可編製財務報表

項目別的「名稱」,是最白話、最簡單、最容易懂的用詞。

比如說:現金、土地、存貨、機器…等等,這些就是項目喲!一說就知道我們記帳的內容是什麼了🤩

✎ 第 4 層、子目別 + 第 5 層、細目別

針對第 3 層級的項目別,再更細節的分類。因為項目別的內容已經算滿清楚易懂的了,所以這 2 個層級,會看實際的需要,有沒有必要再繼續分類。

我來舉個例子🌰,貫穿全部🧐

假設我們公司是賣衣服的,跟廠商買進來的衣服,就是屬於:

「資產」類中的「流動資產」( → 類別 / 性質別 )

「流動資產」中的「存貨」( → 性質別 / 項目別 )

我們公司賣外套、上衣、洋裝、背心、裙子…等等,公司希望帳目可以再清楚一點,那就可以再細分成:

「存貨」中的「外套」、「存貨」中的「裙子」( → 項目別 / 子目別 )

如果有賣多種尺寸,則可以在更細分到:

「外套」中的「XS號」、「外套」中的「XXXL號」( → 子目別 / 細目別 )

✎ 各層級的用途

那麼多的層級,在會計的世界裡該怎麼使用呢?有什麼用途呢?

< 類別、性質別 >

不可用於記帳

怎麼說呢?繼續剛剛的舉例,假如今天我們跟廠商進貨,買了一堆衣服,總共3萬元,

我們不可能跟老闆說:欸!老闆!我們今天買了 “3萬元的資產”哦!

那老闆一定會🙄️🙄️🙄️,想說你在哈囉?

資產的涵蓋範圍太多太廣泛了,買房、買地,也算買資產喲!

就像你現在養了一隻貓咪,你也不可能跟你朋友說,我養了一個 “哺乳綱、食肉目“ 的寵物吧?🫣

所以類別跟性質別,我們不會拿來記帳。因為記帳是記錄交易的內容,必須要清楚又細節的記下實際交易的東西是什麼。

那類別跟性質別什麼時候會出現呢?

它們會出現在財務報表

之前我們有分享過,財務報表存在的目的,是要讓會計資訊使用者,知道公司的財務狀況、經營績效。

像是老闆、投資人、銀行…等等的使用者,他們不可能、也不會想知道,公司在 1 月 5 日買了 1,000 件短袖衣服;2 月 8 日賣了長袖 300 件賺了 30,000 元;3 月 10 日有客人還款 5,000 元…等等之類的,這麼鉅細靡遺的交易過程。

此時,類別跟性質別的資訊,就可以派上用場了。

使用者可以知道,公司還剩下多少即將變現的資產 ( 流動資產 );累計了多少債務還沒償還 ( 負債 )?

也可以透過財務分析,進行判斷及決策。比如說,計算「流動比率」來了解公司的還債能力。

流動比率的計算方式,就是用「流動資產」除以「流動負債」× 100%,此時便用到了第 2 層級的性質別嘍!

< 項目別、子目別、細目別 >

用於記帳

剛有說到,項目別的內容,是最直觀、最容易懂的。比如說,現金、存貨、機器…等等,這些都是項目別喲!

假如公司不想分得太細,只分到第 3 層級的項目別,那我們就用項目別來記帳。以剛才買賣衣服的例子,公司懶得再細分什麼外套、洋裝的。公司跟廠商買進來的貨,就會叫存貨。假設今天跟廠商買進一堆衣服,共花了 3 萬元,那就會記錄:存貨+3萬,現金-3萬;

如果公司需要分到很細,假設分到第 4 個層級-子目別,要把買進來的存貨 3 萬,拆分成外套 2 萬、洋裝 8 千、裙子 2 千的話,就會記錄成:存貨-外套+2 萬、存貨-洋裝+8 千、存貨-裙子+2 千、現金-3 萬。

所以平時記帳時,我們就要看公司的層級劃分到哪個階段,要以最細的級別來記帳喲!

而這些用來記帳的名稱,我們可以稱為「會計科目」

請注意,第 3 層級的項目別,除了記帳之外,也會出現在財務報表上喲!畢竟還是需要讓大眾知道,

公司的現金剩多少?庫存剩多少?在外頭有欠多少貨款?等等的資訊。

只是不會細節到,短袖剩多少?XL 號外套剩多少這樣~

綜合剛剛說的,我偷偷去挖一張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表來給大家看一下

這是一張上市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,稍微處理了一下,大家可以看到,財務報表裡面一定會出現的,就是前 3 個層級:類別、性質別、項目別

我們平時記帳,最基本用到的是項目別。當然也可以依照實際需要,再更細分成子目別,甚至到細目別

當我們記帳時,是用最、最、最小的層級去記帳喲!

✎ 重點複習一下

我們會用最小的層級去記帳 ( 項目別、子目別、細目別 ),

而在財務報表的呈現,則是會有類別、性質別、項目別,

財務報表基本上不會出現子目別、細目別,我們總不可能一張資產負債表,要細節到有 10 幾 20 頁吧!應該也沒人想看 😵

當然,我們也不會用類別、性質別來記帳,因為太廣泛了,看不出交易的細節。

那最最重要、貫穿財務報表跟記帳的項目別,也就是「會計科目」,到底有哪些呢?

答案是,爆炸多的 🙃

為了不讓大家害怕,未來會依照會計 5 大要素來拆分,細細地跟大家分享哦!

更多精彩的內容,就請大家要記得鎖定 ❰會計蔘活❱ 喲 😉 😉

本集精彩影片就在 👇 👇 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