❰ 會計蔘活 ❱
一個打造生活會計的蔘活圈
一個打造生活會計的蔘活圈
本帖秘寶重點:
1. 會計要素有哪些?
2. 什麼是資產?什麼是負債?什麼是權益?
3. 會計也有方程式?
話說,人有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五臟缺一不可
那你知道,會計跟人一樣,也有不可或缺的5個內臟嗎?
先前在分享會計資訊跟使用者的時候,有簡單介紹到 4 大財務報表,其中資產負債表跟綜合損益表,有必要的組成分子,也就是會計要素,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呢?來問問大家~
Q:資產負債表是由哪3個會計要素所組成的呢?
A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
Q:損益表是由哪2個會計要素組成的呢?
A:收益、費損
那我們就廢話少說,直接來揭開5大會計要素的面紗吧~
我們先從資產負債表的部分開始,資產負債表是由「資產、負債、權益」這 3 個會計要素組成的,可以知道公司從開業到現在的財務狀況、體質、身體好不好?
公司是由很多資源所組成,像是:現金、貨品、機器、廠房、車子…等等,那麼公司的資源是怎麼來的呢?
資產負債表告訴你!
大家看到,下圖這個 T 字圖,其實就是資產負債表的長相,
左邊:代表「資源的用途」,也就是「資產」;
右邊:代表「資金的來源」,意思是,取得左邊這些資源的資金是怎麼來的?可以分 2 種:
第 1 種 ➞ 借來的,就稱為「負債」;
第 2 種 ➞ 人家投資的,那就叫「權益」,這些投資人,就是公司的股東嘍
所以我們很明顯可以知道,資產 = 負債 + 權益,而這個公式,也就是會計的基本方程式,
請大家務必記住哦🥺🥺那我們就來逐一的介紹這 3 種會計要素嘍!
依法規的解釋來看,是指:
因過去事項所產生之資源,該資源由商業控制,並預期帶來經濟效益之流入。
又是一段文鄒鄒的定義😣
白話點來說,就是公司所擁有的資源,可以控制的有效資源,而且未來是可以帶給公司好處的喲!
例如:現金。錢是公司的,公司可以決定怎麼使用這筆錢
假設公司把錢拿去購買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跟品質的機器,那對公司的好處是~
可以把產品做得更好、生產的更多,幫公司賺更~~多的錢。
所以現金跟機器,都是公司的資產。
再舉一個例子:應收帳款。意思就是客人欠我們的貨款。
我們把貨品賣給客人,但客人沒有在當下付錢,他先賒帳了,說月底再一次付給我們錢,而賒帳這件事,就是公司的「應收帳款」➞ 應該收回來的帳款。
那為什麼應收帳款是資產呢?
因為應收帳款代表的是,公司以後會把錢收進來,會讓公司的錢增加,對公司是有好處的,自然就被歸類到資產囉!
我決定要Pass掉法規的解釋了,我怕大家會直接關掉網站🥲🥲
其實從字面上的意思,就大概可以知道,負債代表的是公司欠人家的。
為什麼公司好端端的要去欠人家?沒辦法,因為公司的資金、資源都不夠
假設現在公司需要一筆錢來蓋廠房,而蓋廠房可能動輒上千萬,一時之間沒那麼多錢,只好找人家借了,所以負債,就是公司欠人家的,會造成公司未來的金錢流出,因為需要還錢,還要付利息。
那假如公司不想找銀行借錢,因為不想付利息,又剛好有金主大人願意投資公司,那這種金主大人的投資,就會被我們歸到:
這是自願投錢進來的金主大人們,也就股東。跟股東有關的動作,都會被歸類到權益。為什麼呢?其實可以這樣想比較好理解
我們的法律有說到,股東在公司是可以行使一些權利的,像是可以參與公司一些事項的表決,比如:選任公司董事、選監察人、變更公司章程…等等,股東是有表決權的喲
除此之外,當公司有賺錢的時候,股東也會享有分配股利的權益
那相信大家不管在教科書上,或是去 Google ,都會看到他們對權益的解釋,他們有說到,
權益是公司的「資產扣掉負債」之後,所「剩餘」的價值。
轉換成數學公式來看,就是資產 - 負債 = 權益。
為什麼公式會這樣設定呢?剛才明明有說到,會計基本方程式,是資產 = 負債 + 權益
那為什麼教科書跟 Google 會說:資產 - 負債 = 權益,而「不是」 資產 - 權益 = 負債呢?
其實是因為,我們的法律有規定,當公司決定要收起來不幹了,那公司的資產必須要先拿來還清債務,剩下的部分,才能分還給股東。
假設公司現在破產了,只剩幾十萬現金跟幾台機器而已。
那公司就必須先把機器賣掉換成現金,再拿那幾十萬,還清債務,像是欠國稅局的、欠銀行的、欠廠商的、欠員工的…等等,把欠的錢全部還光光,最後剩下的幾千塊,才會依照股東的投資比例,還給股東。
這也就說明了,為什麼權益是一個剩餘的概念嘍!
(1). 會計共有 5 大要素,今天分享的資產負債表有 3 個:資產、負債、權益
(2). 會計基本方程式:資產 = 負債 + 權益,說明了公司的資金、資源,是靠借來的或人家主動投資的
(3). 說明權益是一個剩餘的概念,也就是「資產 - 負債 = 權益」的原因
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對這 3 個會計要素稍微有點概念、有點Fu了呢?剩下損益表的 2 大會計要素,就請大家要記得鎖定 ❰會計蔘活❱ 喲 😉 😉
本集精彩影片就在 👇 👇 👇